現金股息投資術》參與除息要必勝 兩鐵「率」先算
這幾年來投資理財是每個人常接觸的課題,台灣人從早期的儲蓄跟會,到後來的買賣股票與基金,且歷經多次的多頭與空頭洗禮,目前所謂的投資理財已經蛻變成資產配置與風險規劃,投資理財已經相當多元化,諸如保險、活/定儲、債券、基金、股票、期貨、選擇權等,依照其風險與報酬,個人條件與偏好,產生因人因時而異的投資組合。 這些年來面對台灣投資環境的進化,我躬逢其時,大部分的投資活動都曾學習並參與過,有小賠小賺,也有大賠大賺,也漸漸的走入資產配置的模式,勇於賭一把,同時也有備援方案,不致輸到脫褲子。 台灣投資人過去很迷信股票股利,迷信填權,以為10張配2張,填權後就多出2張股票。其實在投資學來說,除權除息是中性行為,總和一樣,並不代表一定會填權填息,該公司股價會上漲的本來就會漲,會跌的本來就會跌,並不會因權息的發生而有影響。但這只是理論,在流行配股的那時候,參與除權除息果真填權填息賺到股票或現金,但也常有失靈的時候。而常配股票的公司後來也產生股本愈來愈大的問題,以致於來年獲利雖然維持,但EPS卻愈來愈低。 因此這幾年來上市櫃公司稍有節制,除了有所謂庫藏股買回自家股票註銷股本以提升EPS外,股利也開始傾向以現金股利為主,投資人也開始學習歐美投資人,愈來愈重視現金股息。 下方這篇報導,就是專門說明現金股利投資術,大部分我都同意,也有不同意,提供予各位分享。 1. 股息殖利率 翻開報紙,這是今年最流行的題材,把現金股息除以目前股價,就是所謂的股息殖利率。但你不一定賺得到,以下方文章為例,股價22元,現金股利2元,除息後股價20元,你將領到2元股利,如果未來股價仍是20元,其實你並沒有賺到任何錢,會填息或貼息,誰知道,有那麼利害就好了,股票一天到晚漲跌,你沒參與除息,股票還是照樣漲或跌。填息或貼息,還是與該公司的前景有關。所以下方文章還有一段寫的不錯,想賺股息殖利率的投資人,多半會選擇穩健的企業,例如中華電信一直都是想賺股息的法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,台塑四寶也是如此。 所以股息殖利率也不是賺不到,必須以長期投資的觀點對待,參考該公司過去紀錄、經營層、未來市場,選擇穩健且長期有獲利實績的公司,以發放現金股利為主,長期投資,手中有股票,心中無股價,通常比較容易賺到股息殖利率。 2.扣抵率 這是兩稅合一以後才有的投資觀念,扣抵率高的股票,參與公司除息後,其股利的扣抵率對個人繳交所得稅時有很大的幫助。我們這些上班族的所得稅率通常在13%或21%左右,選擇30%以上扣抵率的公司,參與除權息後,對未來繳交所得稅,有很大的幫助。不過也不要看到高扣抵率就衝動的跑去買,別賺了扣抵率卻賠了股價,選股還是很大的學問(和第一點一樣)。下方文章已經說明的很清楚,這也是近幾年來我選股投資組合的重點之一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中國時報 2007.03.28  現金股息投資術》參與除息要必勝 兩鐵「率」先算 【中時電子報巫彩蓮/台北報導】 上市櫃公司盈餘分派的趨勢在轉變,不論是穩健的傳產類股,或是高成長的電子類股,盈餘分派皆以現金股息為主,對於股市投資人而言,聰明參與除息是相當重要的課題。最大竅門在於,參與除息必須考量股息殖利率水準的高底、扣抵率雙「率」問題,以及是否填息等層面,才能穩穩地賺到股息。 投資人在選擇除息投資的標的時,先決條件一定要股價填息,才能真正算賺到股息。所謂填息,是指除息前一日收盤價,與除息後價位間所留下的除息價位缺口,若股價回升超過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價,就算填息。舉例來說,一檔個股除息前市價為二十二元,配發二元現金股利,除息後參考價位為二十元,經過一段時間,股價回升至二十二元,就算完成填息,不但投資本金回本,又賺到二元股息。 可是,如果除息之後,股價沒有回到二十二元,甚至跌到十九元,就稱之為貼息。投資人所拿到二元股息,只能算是彌補貼息價差的損失,所投入本金則因除息關係而被侵蝕掉。 基本上,填息與否取決於個股基本面前景,只要穩健成長的產業,填息機率通常很大,國內電信產業就是最好例證,產業雖然成熟化,可是每年盈餘維持在水準之上,因此把時間拉長,還是能夠填息。 至於股息殖利率,係為配息金額除以股價所得出的比率。若延續前面案例說明,一檔股價二十二元的個股,配發二元股息,其股息殖利率為9.09%,是銀行定存的三倍以上,買股票自然比 存定存還划算。 惟股價與股息殖利率呈現反方向連動,當股價上漲時,就會壓縮股息殖利率;反之,當股價下跌時,股息殖利率就會上升,股息殖利率愈高,愈夠吸 引到參與除息買盤。 至於扣抵率,則是另一個參與除息時必須納入考量的因素。所謂扣抵率,顧名思義就是可扣抵稅額的比率,公司的盈餘必須課以25%營業所得稅,未分配盈餘再加 徵比率不等的營所稅,才會再進行盈餘分配,所謂的扣抵就是指未分配盈餘所加徵的營所稅的比率。 企業在繳納營所稅之後,剩下的未分配盈餘又要再繳一次稅,等於同一項所得要繳兩次稅。兩稅合一實施後,這部分的稅額不再重複課徵,會在報稅時將溢扣的部分 退還給企業。 如果投資人參與上市櫃公司的股票除息,等於變成公司的股東,也會享受到稅款的退還。但參加股票除息拿回溢扣稅款,真的對每個股資人都有利嗎?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郭宗銘說,投資人應先檢視不含股息收入所得總金額,找出適用所得稅申報邊際稅率,到底是6%、13%、21%、30%、40%其中 的哪一個級距。原則上,以所得稅申報邊際稅率作為基準,選擇扣抵率高於所得稅邊際稅率的個股投資較 有利。不過,若是加計股息收入之後,導致課稅的級距提高的話,投資人必須權衡一下。 舉例來說,一名年收入為一百萬元到二百萬元、適用所得稅邊際稅率21%的投資人,手頭擁有某檔個股十張,其扣抵率約1%,除息後拿到十萬元的股息收入,課 以21%所得稅,應繳納所得稅為二萬一千元,其中扣抵金額僅一千元(十張股票面額十萬元,乘以1%扣抵率)。換句話說,二萬一千元扣除已預先扣抵的一千元 之後,還要繳納二萬元的股利所得,若是選擇扣抵率愈高者,所補繳的金額隨之遞減。 由於每家公司適用的扣抵率不一,過去電子產業適用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,享有五年免稅的優惠條例,扣抵率往往高於傳產族群,而此一情況慢慢扭轉當中,投資人若想得知所投資標的的扣抵率的話,郭宗銘建議,投資人得做些功課,利用股市公開觀測站,輸入個股代號或名稱之後,在財務報表欄位當中,找到所得及未分配盈餘項下附註的預計扣抵比率,即可得知該股扣抵率的大概狀況,再與自己的所得稅邊際稅率相較,再決定是否要參與除息。

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udonmi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